女文員無私捐肝救人 死亡風險有幾大?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4/13 19:18

最後更新: 2017/04/13 19:18

分享:

分享:

捐肝救人女文員阿甄(左)手術前與媽媽合照。(被訪者提供圖片)

急需換肝的43歲急性肝衰竭媽媽鄧桂思獲市民捐活肝,捐肝者為26歲從事文員的鄭小姐(阿甄)。阿甄與鄧桂思素未謀面,只是看完新聞後深受感動,在母親同意下決定捐肝。究竟捐肝救人風險有幾大呢?

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副主席陳詩正解釋,肝臟不如其他器官,毋需配對捐贈及受贈者的遺傳因子,血型匹配就可以;但先決條件是捐贈者的身體健康狀況良好,包括心肺肝功能良好,獲詳細解釋捐肝過程後,亦需經臨床心理學家評估是否適合捐贈。

他稱,合適捐肝者將按情況移植右肝部分,佔整個肝臟2/3,因移植手術屬超大型手術,死亡風險達0.5%。他說:

死亡風險並不是因餘下肝臟不夠用,主因手術幅度大,術後或有中風、心臟病發、血管栓塞等與大手術相關的併發症。

陳詩正又指,捐贈者亦會有10%至15%機會出現不同程度併發症,包括傷口發炎、肺炎等。

陳補充,一般捐肝手術成功機會達9成,捐贈者術後留院1周後就可回家,1個月後可重回工作崗位:

肝臟可於6個星期內,長大至捐贈前體積的9成半,再多6星期後,肝臟內膽管就可發展成熟。

他稱,捐贈者術後毋需食藥,只需正常均衡飲食就可以。

鄧桂思女兒Michelle因未夠法定年齡未能捐肝,她早前已經心理準備捐肝,完全明白有0.5%機會死亡,20%機會有併發症。

醫管局出版的《 活體肝捐贈者資訊》提及捐贈者的風險:

  • 需留醫 7–10 天,甚至更久
  • 需停止工作 6–8 星期,甚至更久
  • 永久的外科疤痕
  • 大約 20%的機會會出現傷口感染、肝衰竭等併發症
  • 可能死亡 (風險估計: 捐贈左葉肝臟的死亡率為 0.1%,捐贈右葉肝臟的死亡率為 0.5%)

捐肝者手術後會做成永久的外科疤痕。(醫管局《活體肝捐贈者資訊》圖片)

【延伸閱讀】無私奉獻 26歲阿甄捐肝救好媽媽

手術會以全身麻醉進行,需時約8小時左右。捐贈者在手術前應該清楚明白,手術會帶來痛苦和危險;而捐贈後,接受者手術未必成功。

要成為合適的活體肝捐贈者,需在術前和術後均得到親人支援和照顧。活體肝捐贈者在捐贈手術後,一年內不應飲用含酒精飲料,亦不應服食中藥、補品及任何健康食品,以免造成肝功能損害。

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就曾經指出,現時器官移植受兩大因素限制,除了是遺體損贈數目有限,就是家屬是否願意損贈死者遺體作器官移植。

他指每年有100至110位市民腦幹死亡,符合器官捐贈條件,但只有約四至五成家屬最終表示同意把器官捐贈,家屬拒絕的主因是抱有傳統觀念或他們不知死者生前意願。

根據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資料顯示,香港為世界上最低捐贈率的地方之一,2015數字指本港每100萬人中僅有5.8人捐出器官,僅及全球之冠西班牙的七分之一,當地每100萬人中有39.7名器官捐贈者。

【延伸閱讀】考慮修例容不足18歲人士捐贈器官 高永文:起碼推動開始

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說,在世界很少地方討論活肝,但香港在近十年發展活肝移植很成功,成功率高,可以說世界有名。

以前一直講緊的移植都是腎、骨髓、角膜等,他們與捐肝的不同在於風險小很多,活肝的風險是其他手術的很多倍。

至於事件引發18歲以下人士可否捐贈器官的爭議,郭家麒認為,醫管局應該先幫Michelle做身體及心理評估,因為一旦發現Michelle原來是不適合捐肝的話,這個訊息應該早一點出來,讓有考慮捐出遺體的家屬可以再多想一重。

另外對於條例以18歲作為界線,郭家麒以外國為例,蘇格蘭等地捐贈器官沒有年齡限制、加拿大某些省份16、17歲也可以捐,但需經獨立評估的委員會作詳細評估。

他指香港可以借鏡,也不應以某歲數作一死線,「下次有人16歲9個月又怎辦?」他建議香港應修例讓18歲以下人士也可以選擇捐贈器官,惟需經有經驗專家作獨立的評估,是否能對手術風險作出決定。

【其他熱話】2分鐘自測是否患躁鬱病人 不治療可致腦退化

【其他熱話】黃子華歡笑的背後  戇豆先生走出抑鬱低谷

【其他熱話】歡笑背後曾抑鬱3年 森美重拾快樂秘訣:日記寫下開心事